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互助与希望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34|回复: 0

孩子语言能力有高低:能发声,不一定有语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24 11: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杨大月亮 于 2022-3-24 11:57 编辑

家长常会陷入这样的一个误区:认为“孩子的语言能够发音,这个就代表是有语言了”。实则不然,孩子虽能发音,但不一定能够仿说,能够仿说却不一定能对话。
家长们要意识到,能够发音只是孩子获得语言能力路上的基础一步,后续还要训练孩子的仿说、命名、对话等能力。同时,孩子的语言能力有高有低,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其训练语言的项目也不同。

有些孩子在没有训练的时候,他就有一些自发性口语,说明孩子具备模仿能力和听话能力,能够仿说,但同样不代表他有语言能力。还要看孩子是否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来提升命名能力与对话能力,在孩子有了命名能力和对话能力后,孩子才能有主动沟通的能力。

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五大阶段
阶段一:仿说能力
这一阶段首先要练习孩子的模仿能力与听话能力,以最简单的动作开始练习。当孩子能够模仿简单的动作了,就证明孩子的模仿意识已经建立,那接下来可以教孩子练习一些精细动作和口部动作。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加入一些听话能力的训练,说一些简单的指令,让孩子有这种遵从指令的意识。

当孩子有了一定的模仿能力与听话能力后,我们就可以开始锻炼孩子的仿说能力。选择孩子能发的一些音作为目标,从最简单、最容易着手的那个发音开始练习来提升这种仿说意识。
阶段二:理解能力
在孩子具备了简单的仿说能力时,我们就要加强孩子的理解能力(与练习仿说能力同时进行)。包含孩子对名词的理解,如:物品的名称、物品的功能、物品的类别、物品的特征等;
动词的理解,如:喝水、吃东西、坐下、洗手、抱抱等;
形容词的理解,如:人的胖瘦、高矮,物品的大小、长短等;
方位词的理解,如: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等;
代名词的理解,如:你的、我的、他的等;
阶段三:命名能力
都需要过渡到命名能力里面的练习,比如说孩子学会了一个名词“碗”,如果孩子理解的不错,就可以教孩子命名,问孩子这是什么?并告诉他碗是做什么用的,当孩子理解了碗的的功能,会指认时,我们就可以问他碗是干什么用的。
注意,在我们教孩子练习的时候,不是说随便拿个东西就直接问孩子这是什么?是用来做什么的?而是要挑选孩子有一定理解与认知的物品去练习命名能力。
阶段四:对话能力
对话与命名在训练上有所区别,命名训练会有视觉上的参照,如提供一个物品,针对这个物品去提问,孩子是能看到物品,我们再去问是什么、什么用处等;而对话是随机性问孩子问题,孩子需要在没有视觉参与的情况下做出回应,所以想要教孩子对话能力,要在孩子命名掌握较好的情况下进行。
例如:孩子指认着碗,我们就可以问他这是什么,孩子命名碗,然后我们再问他碗是干什么用的,孩子命名吃饭用的。之后我们就可以去引导孩子,问你用什么吃饭呀,碗是干什么用的呀?这样就属于一个对话性的口语,属于基础对话能力。
如果孩子具备了上述那种常规的对话的基础对话能力后,我们就可以试着进行一个主题性的聊天,例如去爷爷奶奶家,我们就可以针对爷爷奶奶家发展话题。像我们要去哪呀?去爷爷奶奶加做什么呀?等问题让让孩子回答或是让孩子提问。
阶段五:主动沟通
除了对话,语言能力里面还包含主动性的语言。主动性语言,主要是让孩子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在孩子学会了一定的名词命名和动词命名后,我们就可以可以加入一些主动要求的表达练习。
比如:孩子想玩玩具车,那我们就可以把玩具车放到孩子看得见却拿不到的地方,让孩子跟我们说玩具车。如果他想玩玩具车,对着我们说玩具车,这就属于一个主动性的要求。

总结:以上的练习属于平行关系,是可以同时进行锻炼的,所以家长们也没有必要按部就班的一个一个的锻炼,这些能力都是互通的。当孩子能够独立地运用到名词、动词、形容词、方位词、代名词这些词汇去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以后,我们可以去引导孩子能够去获取信息,主动的提问。

例如:我们让孩子去拿玩具过来玩,在他找不到的时候,主动说才能够获取信息,像“妈妈饼干放在哪里呀?”或是我们提出一句话,“今天我看到了一个人呢”让孩子能够主动去提问,“你看到了谁呀?”等,用兴趣或是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和社交动机,引导孩子提问。

同时,上述的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家长耐心的引导与辅助,在家长的陪伴与坚持不懈的训练、引导、辅助下,孩子肯定会越来越好。所以,家长们加油!

在此向大家推荐一个免费自评小程序——宝贝无忧,可以让大家对孩子的成长状态有一定的对比观测。欢迎有同样困扰的家长一起探讨,加我v:ygltguanjia拉您进交流群,群内定期举办答疑活动,快来围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脑损伤患儿家属互助信息网 ( 津ICP备09007933号 )  

GMT+8, 2024-3-29 00:08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