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互助与希望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3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北京慧慈2015年第一期脑伤儿童家长培训公益讲座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3 20:3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利用周末时间给家长做了两场关于脑伤孩子康复治疗的讲座,现将家长整理的笔记转载如下。

==========================================================================
前言

郑重申明北京慧慈举办脑伤孩子康复知识免费讲座,并非为了招揽生源,因为中心的场地和康复师有限,现已处于饱和状态。北京慧慈除了评估和康复训练的专业领域以外,其他所有的事务皆由家长团体的成员来完成。作为脑伤儿童的家长,我们也走了不少弯路,深知脑伤孩子家长们的不易,出于避免更多的家长走弯路的初衷,特此举办免费讲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康复理念,帮助家长对孩子的神经发育和动作训练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上周听课的家长们反馈回来的普遍感受是亲临现场聆听叶老师的讲座,受益良多。大家终于对神经平衡疗法有了个系统的认识,以前有所了解,但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北京慧慈定于1月17日和1月18日将举办第二期康复治疗的免费公益讲座,如果您也希望现场聆听叶老师的讲座,请致电咨询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讲座笔记

基本常识

脑伤是一种非进行性伤害,大脑一旦受损的部位,死掉了就是死掉了,不会复活,但是其他的脑部细胞是活的,好的细胞足以学习好的能力。科学发展到目前为止,我们仍不清楚大脑真正的潜能。

即使是脑伤的孩子,一开始都是没有异常姿势的,构造都是稳定的,只有张力的高与低的区分。所谓的异常姿势即合并症,都是后天造成的,是在每天的生活,康复过程中,由于方法不正确造成衍生而出的。

大量对脑伤孩子进行行走训练,扶着墙走,推着助行器走,大人牵着走等活动,最终孩子可以走了,但却有很多异常姿势:翘臀,弯膝,膝反张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异常步态导致孩子的异常肌张力更加明显,身体结构变形,最终会“走”的孩子又坐回到轮椅上了。

观念转变

所以一开始,就必须调整观念:脑伤孩子,在小时候都是聪明的,只是各项功能发展缓慢,家长不要过度紧张和害怕。有些家长因为孩子贴上脑伤的标签,就病急乱投医,不观察孩子,各种疗育方法一股脑全上,殊不知有些方法是相互冲突矛盾的,用不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只能加剧合并症的衍生。家长急切的态度反而将单纯的个案复杂化。

家长的急切心态,寻找速成方法的想法,催生了一些错误的观念,比如认为越大量操作越好,以及将制式的康复方法套用到所有孩子的身上。孩子能恢复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家长。

情绪和心理

在叶老师二十几年的临床康复治疗中,看到非常多案例出现这种情况:随着年龄增大,越聪明的孩子越不愿意学习。孩子为家长而做,这极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不愿意学习,那么孩子将来人生的目标和意义在哪里?因此对认知越好的孩子,标准反而越要降低,要考虑到他们的情绪和心理问题,进行少量多次的动作训练。

康复疗育要处理的问题有动作、认知、语言、情绪、心理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等方方面面,这里面最关键的是哪一项呢?

最关键的是家长要用心解读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好的情绪是由家长和康复师来营造的,有了好的情绪才有好的心理。只有在情绪心理稳定的状态下孩子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动作、认知、语言。比如仰卧起坐时,孩子起不来是能力问题,不愿意起则是意愿问题。要了解到孩子现有的真实能力,就要借助专业的评估找出问题所在。

尊重孩子的能力和意愿,让孩子感觉到我们是在陪伴他,帮助他,而不是在压迫他。

孩子不是学不起来,而是老师还没找对方法。有些脑伤孩子的心理不安全感、紧张害怕情绪影响到动作,要通过游戏活动来解套,操作生活化,否则有效剂量很难进去,不容易达到六岁正常儿童的粗大动作水平。

粗大运动带动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正常孩子的粗大运动发育过程是头颈竖立,躯干翻身,坐,爬,走,高跪,跪走,交替半跪,一直发育到六岁时能完成单脚跳五下的动作,即代表孩子的神经发育稳定了。

粗大运动的发展能促进神经稳定。人类的粗大动作可以带动后续的认知,语言的发展。认知和语言不太可能超越动作的发展。利用神经发育不变的原则,掌握粗大动作的发育顺序,做重点,做得少,而不是越大量的操作越好。

我们要为孩子争取一辈子的能力,让孩子走一辈子,让孩子的认知,语言,社会沟通能力都能达到自理。尊重孩子,依照孩子的现有能力,将动作训练退到六岁之前,退到孩子真实的心智年龄设计相应的动作训练。只有这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学习到很高阶的能力。这里要注意的是动作设计要简单化,确保不产生合并症(即使有了合并症,我们也要帮助他消除掉合并症)。

不利用孩子的认知做教学

在对脑伤孩子做运动训练时,我们不利用孩子的认知做教学。

很多家长想用认知来让孩子走好,其实是不对的。孩子不是不想走好,而是感知觉和我们不一样,我们不断强调他走得不好,只会打击他加重他的紧张,即使孩子听我们的话在上课时做给我们看,下课后异常的步态又会出现,所以要少走,要去追更高阶的跪走、交替半跪等能力。

利用神经反射带动运动

在孩子不配合不听指令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神经反射带动运动。举例:摆位,倒坐滚筒。

现实存在的问题是教育系统缺乏对人体生理上的了解,而医疗系统又缺乏对教育的了解,神经平衡疗法是是把医疗和教育的各项资源整合在一起,按照神经发育顺序去学习,能力不可能跳跃神经发育的顺序。

叶老师介绍神经平衡疗法有三张评量表,是根据二十几年的临床康复经验,针对大量的脑瘫儿童设计出来的。

案例

叶老师给大家看了一个脑伤孩子的几个视频。第一个视频中,孩子只有6岁多,牵着手愉快地走着,虽然步态不是很稳定,但家长都在想孩子情况还可以,后来应该会走了吧?结果孩子十几岁的视频令人震撼:视频里叶老师让他站起来走过来,他扶着墙低着头弓着腰弯着腿勉强站了起来,叶老师问大家看到这能看出他的认知是否有问题吗?有的,他那没有自信的表情,可想而知他的中学生活也好不到哪去。在最后一个视频里,已经快成人的他驾着助行器,弯曲变形的踝足怎么也上不到10厘米高的小坡来。

这个孩子被耽误的原因在哪里?

1.台湾很多机构都是免费做康复,不缺生源也没动力钻研技术;

2.家长错误的观念,认为能牵着走了就多练练走,结果走路合并症把训练有效剂量给抵消了,家长观念改不过来,随着孩子体积增大,不进则退,不超20岁通常就退回到坐轮椅了(听到这里大家心里哇凉哇凉的)。

孩子基础没打好的情况下大量走,不会越走越好,只会伴随体积和重量的增长,衍生大量的问题,比如长短脚的产生,关节变畸形,甚至行走能力消失只能倒退回去坐轮椅。所以,我们有时候说,脑伤孩子会走路以后才是灾难的开始。因为脑伤孩子会走路后,是不稳定的,还是要回到基础训练,尽快把孩子的粗大动作能力提高到六岁正常儿童的水平,而不是一旦会走了就放弃动作训练只去上认知、语言课。

家长问题

Q:有家长问少走的量是多少?

A:训练有效剂量要高于走路带来合并症产生的影响。

Q:神经平衡疗法是教动作然后促进神经发育吗?

A:神经平衡疗法是教育神经的,利用神经的不自主反射,在转移注意力情况下孩子也能自发的做出动作,因而不能简单理解为在教孩子做动作。


转载请联系 bjhuici@outlook.com

电话    010-59782765
微信公众号 北京慧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3 分享分享 顶 踩
2#
发表于 2015-1-13 21:48: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顶  欢迎叶老师!
3#
发表于 2015-1-14 19:29:55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认真学习平衡疗法的观点,很符合我的看法,我也觉得那种不分小孩情况,千篇一律的做规定动作,大运动量训练的方法不好。既然教育都采取<个性化教育>,那康复训练更应该是<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要针对不同小孩的情况,做针对性的训练才对。
4#
发表于 2015-1-14 19:47:59 | 只看该作者
叶老师的这些观点很新颖:
正常孩子的粗大运动发育过程是头颈竖立,躯干翻身,坐,爬,走,高跪,跪走,交替半跪

认知越好的孩子,标准反而越要降低,要考虑到他们的情绪和心理问题,进行少量多次的动作训练。
5#
发表于 2015-1-19 22:18: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讲座笔记内容已经由一位家长整理出来,在北京慧慈微信公众号上,大家有兴趣的快围观啊
6#
发表于 2015-1-24 09:16:37 | 只看该作者
微信公众号怎么加不上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脑损伤患儿家属互助信息网 ( 津ICP备09007933号 )  

GMT+8, 2024-4-28 11:44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