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互助与希望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小同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小同妈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阅读后要点分享记录

  [复制链接]
50#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09:30: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8-5-15 13:52 编辑

第五章第6节
       这学期你开家长会了吗?
       现在,许多中小学生特别害怕开家长会,家长会的日子成了他们的“受难日”,尤其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男孩,家长会通知简直是下达给他们的“惩罚通知”。
       家长会,是家长和学校老师沟通的一种有效了解孩子的途径,老师会如实地把孩子情况告诉家长。
        但家长如何“转达”要动一下脑筋,不要不分情况的全部“如实”转达给孩子。 要考虑你的“转达”采用的方式及语言对孩子的影响,是建设性的还是摧毁性的,对孩子是有激发作用,还是抑制作用。
        孩子是敏感脆弱的,如果老师和家长见面。变成了让孩子蒙羞,挨训的恐怖事件,只会让孩子更讨厌学校,憎恶老师,在学习,自信,道德上都失去上进心和判断力。

       即便家长在家长会上发现孩子很多方面都不好,回家也不应该打骂孩子。 家长会后回家打一顿孩子,骂一顿孩子,这是多么容易的事啊,做起来也很痛快。但是它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家长不要一味的去批评,去质疑自己的孩子,应该也听一听孩子的想法。
       听到孩子的问题后,我们要冷静,要自我反思,要和孩子真诚对话,要努力去理解他,要激励他,要想办法巧妙地帮他解决问题。 当然这些做起来就比打骂他更有难度多了 。
       然而教育就在这点点滴滴的细节中,您此时付出一点理性,思考和智慧。在遇到种种问题时处理的艺术一些,孩子会用十倍的优秀来回报你。
49#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09:30: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8-5-15 13:50 编辑

第五章第5节
        要求孩子听话,在我们生活中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听不听话,乖不乖,已经成为人们评价孩子一个简易标准。
       在作者家里,她们不但不要求女儿“听话”,相反她们是愿意做“听话的父母”。 但作者的方式并没有把女儿惯成一个唯我独尊的人,恰恰相反,她女儿非常善解人意。
       当然做“听话”的家长绝不是对孩子言听计从,不能突破道德底线。 对孩子那些没礼貌的发号施令,没完没了的交换条件,粗鲁无礼的话语一句也不能听,否则就是纵容。

        “听话”与纵容是相反的东西。 听话的实质是:如何理解儿童如何平等对待儿童。 纵容只是溺爱。
       “听话”培养的是具有民主气质的公民。纵容,只能造出一个颐气指使的小暴君。  
       无论家长多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经常向孩子提出听话的要求,并总要求孩子服从自己。那他骨子里就是个权威主义者。这样的人几乎从不怀疑自己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确性和不容否定性。他潜意识从未和孩子真正平等过。但在孩子眼中,他们也只不过是些“不听话”的家长罢了。
48#
 楼主| 发表于 2018-5-14 19:54: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8-5-14 20:02 编辑

第五章第4节
       儿童不是一块石头,刻刀所到之处,留下的并不完全是雕刻者单方面的想法。
       如果非要把父母比喻为雕刻师,那教育这种雕刻所留下的痕迹则是雕刻与被雕刻双方互动形成的。
       作为雕刻者的父母,如果看不到这种互动,漠视儿童感觉,以为在受教育方面,孩子就是块没有弹性的石头,刻什么样长什么样,那么一块璞玉在他手中也会变成一块顽石,甚至一堆碎料。

       因为看不到互动,也就谈不上尊重儿童。不尊重儿童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对孩子管制太多。使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次序被打乱了。
       一个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会逐渐从权威家长手下的“听差”,变成自身坏习惯的“奴隶”。
        所以“不管”是最好的“管”。
        很多家长一听“不管”这个词就很反感。他们觉得,让家长“不管”孩子,就如同让他们放弃孩子的抚养权一样刺耳和反感。而我所说的,“不管”--不是削弱家长的责任,而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式,是需要家长内心树立尊重孩子的思维方式。
47#
 楼主| 发表于 2018-5-14 19:54: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8-5-14 19:59 编辑

第五章第3节
       作者在家里给女儿设立了一个“记功簿”。
       里面记录的都是女儿做的一些简单好事。比如:收好玩具,扔垃圾,自己编故事……作者家里的“记功簿”没有一次是记录成绩好的。
作者认为设立“记功簿”对孩子成长的好处是:
1,孩子受到表扬很有荣耀感。
2,小本上记的事对她有提醒作用,她以后就不会忘记。
3,写在小本上的字,她在读自己事迹时候会认识不少字。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调皮让人头疼,没有什么值得记录的好事。 这想法是错误的。
        每个儿童优点都一样多,他们的特点往往是他们的优点,这些优点是贮藏在儿童心中的种子,需要合适的给予栽培,适当的滋润,才能萌芽,生根,开花,结果。

        世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家长需要这么一个“记功簿”把孩子平时的小事情记起来。哪怕在心里设立“记功簿”也是可以的。
       你给他记录的“功绩”越多,她会越来越快乐,自信才会越来越好。
       有的家长给孩子做记录,左边记功,右边记过。作者认为不妥。 因为设立“记功簿”,是为了达到催化作用,使孩子从偶尔的良好表现中获得自信和快乐,使偶然行为,最后成为孩子的稳定行为。你如果把缺点也写出来,不断提示,缺点也可能会被稳定。
       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珍惜孩子的荣誉感,避免惩罚性记录。儿童没有过错,只有不成熟。而不成熟,意味着有伸展空间和成长可能。
46#
 楼主| 发表于 2018-5-14 12:39: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8-5-14 12:45 编辑

        第五章第2节
        作者列举他们一家在寻找酒店住宿的时候遇到的问题。
       作者的女儿非常想住看起来很豪华的五星级宾馆,但是作者的经济条件达不到。
       女儿很好奇五星级宾馆到底是什么样呢? 作者告诉女儿:
五星级旅馆有干净的床,睡着很舒服,
                   有干净的卫生间盆可放心使用 ,
                   有二十四小时的热水,什么时候洗澡都行,
                   有冰箱,里面放着啤酒汽水等好吃的。 女儿感叹:原来咱们家和五星级宾馆一样啊。
        女儿就心想:原来自己天天住五星级宾馆呀,那今天偶尔住一次小旅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儿童简直就是天使,她的话是上帝教的,是的,有什么样的豪华能比全家人快快乐乐在一起呢,房子有了爱才是家。
       有一对夫妻,丈夫事业有成,妻子漂亮能干,女儿可爱伶俐,他们常常因为小事,互相不谦让,发生争执。 女儿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生活,胆战心惊,变得神经质,敏感。他们的生活本该有“五星级”的舒适,却把好日子过成“小旅馆”的档次。
        如果把家庭状态,用酒店级别标注,没有比和谐幸福的家庭级别更高了。房子可以小一些,家具可以旧一些,电器可以少一些,但爱和亲密,一定要多----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
45#
 楼主| 发表于 2018-5-11 15:59: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8-5-11 22:23 编辑

第五章第一节
       儿童长大成人后,毕生处世乐观还是悲观,待人热情还是冷漠,为人多信还是多疑,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出生后头2年主要负责照看他们的人的态度。
       家长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多付一点辛苦,往往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这个付出是天下最划算的投资。
       如果小时不把教育当回事儿,到孩子大了,会有很多麻烦。有谁能把一张乱图乱画的纸擦干净呢?
       生而不养,是现在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人们都在关注。而城市“寄养儿童”问题却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
       寄养儿童不一定是送到外地,大多是和父母一起生活,但真正看护她们的人是爷爷奶奶或保姆。
           
       空间意义上,他们和父母在一起,天天能见或一周见一次。实质上由于父母对他们不用心,他们有着和农村留守儿童相似的成长境遇,这种情况也是应该引起关注的。
        我们努力工作,原本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如果你连陪孩子的时间都没有,你还算成功吗?你奋斗意义何在?   
       现在太多的父母在孩子身上很舍得花钱,却不愿花时间,精力和心思。这是因为家长变糊涂了,自私了,盲目了,愚蠢了,懒惰了。
       现在的老一辈人也是需要改变的。
       老人没有必要在照看孙辈这件事上“包打天下”,不能让您的儿女觉得家里多个孩子,只是多了个“小宠物”。   
       她/他们不经历一把屎一把尿精心带孩子的过程,怎么知道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呢?
44#
 楼主| 发表于 2018-5-11 15:40: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8-5-11 15:58 编辑

第四章第7节   
       这是这章最后一节啦。
       作者对女儿的成绩政策是:考好了不奖励,考坏了不批评。
       作者认为家长在成绩上表现得淡然,是对社会学校过度渲染成绩现象的平衡,能够把孩子拉回踏实的学习心态中。
        现在很多家长喜欢用物质去奖励孩子,那是是因为他们是从物质贫困年代走过来的,这个是供应短缺时代遗留的观念。
        然而现在的孩子,物质上没有太大欠缺,所以物质奖励并不能真正刺激他们的热情。物质奖励带来的动力,持续不了多久,而孩子学习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态度。

物质奖励的副作用:
1,它转移了孩子的学习目的,孩子为了获取某些物质奖励而努力,一旦获得,孩子对学习就会懈怠。庸俗奖励只能带来庸俗动机。
2,他破坏了孩子实事求是的学习精神。把奖励当作学习的诱饵,这是成人要求孩子以成绩回报自己的一种行贿手段。会让孩子在学习时不再有虔诚之心,只想换取奖品。
3,它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对立情绪。任何考试都有变数,谁也不能保证取得什么名次,一旦无法达到,孩子会产生挫败感,不知不觉他就会反感学习,憎恨考试。
        除了物质奖励,还要注意:纯粹的口头奖励,也不要过分。
        孩子只有在对自己能力不确信情况下,才需要有外在赞美和肯定来稳固她的自信。而孩子已形成明确的能力,就不需要经常去夸他,否则他会觉得这种做法很廉价,会对自我产生怀疑。   
43#
 楼主| 发表于 2018-5-11 10:31: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8-5-11 15:56 编辑

第四章第6节      
        亲爱的家长们,你想要孩子考“100分”吗?那就别要求孩子考“100分”。
        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考一百分呢,包括作者自己也很在意孩子成绩。但正因为她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绩,才不向孩子要100分。
        家长对满分的追求是在不断制造儿童的失落与内疚感。
       第一次把孩子送进小学的家长,应该要去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生活,在学习上形成自信和好习惯,而不是只看自己的孩子是“学习好”还是“学习差”。
       分数和成绩并不完全对等,分数可以反映成绩,但分数不等同于成绩。

       你只看到了现实中的最终结果,孩子分数没有100分,那你看到事实上孩子非常的努力了吗?            
       任何要分数的行为都是浅薄的,是破坏性的。 要做的是:
培养孩子的智慧性,
对知识的好奇心,
爱专研的精神,
提出问题的能力,
寻找答案的兴趣,
有效的学习方法,
平和的学习心态,
持之以恒的毅力……
        这些才能成全孩子的“100分”。      
42#
 楼主| 发表于 2018-5-11 10:31: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8-5-11 15:54 编辑

第四章第5节      
        这节题目是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刻苦学习思想已深入人心,大家这样思考很多年了,不要刻苦说法太新鲜,大家可能还不会接受这种想法。
       家长或者老师常常给孩子说:学习要刻苦。如何刻苦呢?就是上学的时候认真听讲。放学了,也不要尽情的玩耍,也要用功学习。任何时间都应该用来用功学习,刻苦努力。
       培养孩子学习用功,勤奋是必须的,但用刻苦的言语和思路的要求。这往往在干一件南辕北辙的事儿。
       我们把学习过程做成苦馍馍,把结果设想成甜馅饼。让孩子天天吃着苦馍馍去想甜馅饼。那个过程天天具体又真实的陪伴着孩子,当他在吞咽苦馍馍的过程中,有一天他感到厌倦,就会被你批评“不刻苦”。

       那你放心,总有一天孩子会对这件事情感到深深的讨厌。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把这件事做好。
       我们应该做的是体恤儿童心理。从学习情感方面培养孩子的好学精神,不要一再拿刻苦来困扰他要求他。
       刻苦是一种成熟的学习品格,不会因你三言两语就凭空产生,它是在自信和兴趣的土壤上生长起来的。
小学阶段主要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
初中阶段主要解决学习方法的问题,
高中阶段拼的才是勤奋。      
       从兴趣,方法到勤奋是个因果关系,前一项不存在,后一项就不能很好的实现。
       想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就一定要让他喜欢这件事,至少不能反感。作者关于学习不要“刻苦努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1#
 楼主| 发表于 2018-5-11 10:31: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8-5-11 15:52 编辑

第四章第4节        
        昨天已经分享到,不把作业当刑具去惩罚孩子。被罚写作业是许多人在上小学的时候都会遭遇的事情。有的来自学校也有的来自家庭。
举例      
       作者女儿上小学四年级,在数学课上,因一次错误被罚把出错的一个定理抄写十遍。     
      面对女儿的不乐意,作者检查后,认为女儿写的定理意思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几个字和原文不符合,就建议让女儿原文默写一遍,如能全对,就建议女儿不用再写后面的九遍了。      
       女儿在片刻的高兴后,又开始发愁,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完成,是不是不太好。     
      作者认为此刻,女儿意识中不由自主把这个作业当做“为老师”而写,这是非常糟糕的意识。   
         
      后来女儿还是接受了妈妈的建议。然而,第二天,老师直接惩罚没有完成定理作业的同学罚站一节课,还继续加大惩罚--要没有完成的同学把整个数学书的全部定理抄写一遍。还不完成就继续加倍惩罚。      
       最后作者入校和老师沟通也是没有很好效果。            
       遭遇这样的暴力作业,作者认为儿童当然能适应暴力作业。但暴力作业中含有的奴役,敌意,压抑会全面的破坏儿童人格与意志的完整和健康。
40#
 楼主| 发表于 2018-5-10 15:17: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8-5-10 18:23 编辑

第四章第3节      
       这是很有争议的一个主题,替孩子写作业。           
       先上作者的事例吧。
举例      
       作者的女儿,在语文作业过多的情况下表示抗议,认为自己已经会写了,为什么还要这么多日重复地写下去。      
      作者给的解决办法是:让女儿把不会的生字多写一些,会的则少写一些,少写的部分,由她负责替女儿完成。        
      作者认为替孩子做作业,有以下三个好处: 1,没让作业为难孩子,没让孩子觉得上学是在受苦,保护了他的学习兴趣。
2,让她知道学习是需要实事求是的事,这不是为了为难自己,也不是为了逢迎他人,让孩子更务实,也更高效。
3,让孩子从作业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的业余时间。        

       作者认为:不能要求社会为每个孩子提供完美的教育,作为家长有责任为我们独有的孩子尽可能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如果有办法能让孩子从繁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当然更好。      
       对于一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耍小聪明,替他写一次作业以后就找各种借口让家长代写。      
       作者认为如果孩子表现出这样,问题不是出在你替他写作业上,而是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你和孩子相处出了问题,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她不懂得自爱,才会变得像个小无赖。     
       一个始终被尊重的孩子,一定是个懂得自尊自爱的人,他不可能利用家长的善意去做任何让她感到羞耻的事情。
39#
 楼主| 发表于 2018-5-10 15:16: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8-5-10 18:13 编辑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      
       与其他人劝阻相比,老人的说服工作不着痕迹,却更有效果。      
       首先,老人先通过“给予”把年轻人的乐趣变成一种责任,就降低了乐趣。任何事情,当它包含交换,监督责认时,他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     
       然后,老人通过减少支付,刺激他们对踹垃圾桶产生逆反心理。      
      最后老人进一步减少支付。使他们从心理上对这件事产生排斥,产生逆反。也就达到了让他们不踹垃圾桶的目的。        
       这个故事表面看起来和写作业无关,但包含的教育思想却可以用到儿童作业管理上。      
       我们在调动儿童写作业的热情上,要适当使用逆向思维刺激孩子对写作业的热情。不要刺激孩子对写作业的厌恶之情。      
       现实中,我们却把方法用错了,最典型的做法是以“写作业”作为惩罚手段来对付孩子的某个错误。
38#
 楼主| 发表于 2018-5-10 15:16: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8-5-10 17:51 编辑

第四章第2节        
        你今天罚你的孩子写作业了吗?      
        孩子天生不反感写作业,一部分孩子,后来变得不爱写,是因为在上学过程,尤其是小学阶段,写作业的胃口被弄坏了,弄坏这个胃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被罚写作业。      
       成人在教育儿童时常常采取不合适的教育方法,使教育变成一种破坏性行为。
他们常常
一,不信任孩子。
二,太相信自己。      
       我们要反思我是在教育孩子还是在操纵孩子。       成人之所以会惩罚孩子做作业,是因为三个原因。  
1,他们只满足于孩子表面滴展示的服从。
2,他们内心自己不爱学习。潜意识把学习当作苦差事,在生气寻找“刑具”时就会想到作业。
3,他们的权威意识在毫无反击之力的儿童面前变得肆无忌惮。
37#
 楼主| 发表于 2018-5-10 15:15: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8-5-11 15:50 编辑

第四章第1节
        孩子上小学了,就遇见一种叫“作业”的东西。陪孩子写作业就成了许多家长的功课。
       孩子需要陪吗?不需要!
       家长陪孩子学习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就越接近监工,孩子是不喜欢监工的,就算表面屈从,内心也绝不会听话。
      一个人首先得是自由的人,才能成为自觉的人。 人的天性是追求自由,儿童的热爱变成一项被监督完成了的活儿,会让他感到不自由,那兴趣就会荡然无存。
       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好习惯,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
       还有的家长陪孩子作业,认为自己付出了时间和辛苦,就产生讨债心理。那孩子成绩不如意时,就会说我花那么多时间陪你,你居然学成这样。这些话让孩子丧失自我管理信心,产生负罪感,对孩子的道德培养没有好处。  

作者举例:
       她的女儿刚上小学时,玩的忘乎所以,临睡前才想起来没有做作业。
      作者的处理方式是:表示微微惊讶,但没有一点责怪,心里着急但是不表现出来。 作者还给女儿出了三个方案,让孩子选择。
1.睡前把它赶完,
2.明天早上早一点起,妈妈叫她起床做。
3.不做了,明天去老师学校和老师说一下。
       女儿选了第一条。虽然睡得晚,但也让女儿明白了回家要第一时间做作业。
       对于孩子偶尔犯这样类似的过失,不要大惊小怪,内心要有坚定想法:它只是个“小事”,不是个“错事”。 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这些“小事”,他们甚至比功课还要重要。
       所以只要鼓励孩子改正就可以,不要责怪,不要经常提起,不要让孩子有内疚感和负罪感。  
       “陪”所制造的习惯,只是肢体上的。“不陪”才给孩子留下让习惯在内心生长的空间。
        妈妈们,赶紧放手吧[胜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6#
 楼主| 发表于 2018-5-10 13:15: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8-5-10 13:18 编辑

第四章第1节
       孩子上小学了,就遇见一种叫“作业”的东西。陪孩子写作业就成了许多家长的功课。
      孩子需要陪吗?不需要!
      家长陪孩子学习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就越接近监工,孩子是不喜欢监工的,表面屈从,内心绝不会听话。
      一个人首先得是自由的人才能成为自觉的人。 人的天性是追求自由,儿童的热爱变成一项被监督完成的活。会让他感到不自由,那兴趣就会荡然无存。
       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好习惯。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
       有的家长陪孩子作业,认为自己付出了时间和辛苦,就产生讨债心理。那孩子成绩不如意时,就会说我花那么多时间陪你,你居然学成这样。这些话让孩子丧失自我管理信心,产生负罪感,对孩子的道德培养没有好处。  
作者举例:
        她的女儿刚上小学时,玩的忘乎所以,临睡前才想起来没有做作业。 作者的处理方式是表示微微惊讶,但没有一点责怪,心里着急但是不表现出来。
作者给女儿出了三个方案,让孩子选择:
1.睡前把它赶完,
2.明天早上早一点起,妈妈叫她起床做。
3.不做了,明天去老师学校和老师说一下。
       女儿选了第一条。虽然睡得晚,但也让女儿明白了回家要第一时间做作业。
       对于孩子偶尔犯这样类似的过失,不要大惊小怪,内心要有坚定想法:它只是个“小事”,不是个“错事”。 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这些“小事”,他们甚至比功课还要重要。所以只要鼓励孩子改正就可以,不要责怪,不要经常提起,不要让孩子有历经的内疚感和负罪感。
       “陪”所制造的习惯,只是肢体上的。“不陪”才给孩子留下让习惯在内心生长的空间。
        妈妈们,赶紧放手吧[胜利]
35#
 楼主| 发表于 2018-5-10 08:41: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8-5-10 08:43 编辑

第三章第6节
       这是第三章的最后一节,作者以成人仪式,写给女儿的信为例。 表达了父母对女儿从一岁到十六岁之间段所经历事情的各种欣赏,欣慰。 也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未来生活中的希望。
       首先做个好人,做一个善良宽容正派的人,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不快。遇事不要太计较,让自己生活的快乐。 希望女儿有好的生活习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参加体育运动,保证身体健康。      
      最后,作者感恩于女儿成长中所遇到的所有人和事,父母,老师,同学,好友及学校,社会。是这一切成全了可爱的女儿。 谢谢你,宝贝!  
     
      在此,我也想对我的两个儿子说:谢谢你们,我可爱的宝贝们,感谢你们的到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8-5-10 08:39: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人在针对自我做事时必须实事求是,做什么事情“不是为了做给人家看”。这是人对自己的真实,也是对自己的善待。
      培养孩子实事求是的精神。
      1.家长以身作则,注意言行的影响。
      2.阅读很有帮助,尤其人物传记对儿童影响很大。
      没有实事求是精神的人,即使精明也目光短浅,即使努力也后继乏力,即使自大也暗中没有底气,即使想要去爱也不会好好把握。
33#
 楼主| 发表于 2018-5-10 08:26: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第5节 比黄金还珍贵的四个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心理健康要素,犹如一座花园,里面盛开着自信,友善,诚实,理解等美丽的花草树木。它们根植的土壤,则是四个字----实事求是。这四个字贵比黄金。 实事求是的主要对立面不是虚假,是虚浮----虚荣,浮躁,以及这之下的偏执和嫉妒。看似小问题,但却相当的有破坏力。 比如望子成龙心,使家长的虚荣心,浮躁心都上涨,偏执行为出现,让孩子生活非常的痛苦。虚荣的家长累坏了自己,也坑了孩子。 人在针对自我做事时必须实事求是,做什么事情“不是为了做给人家看”。这是人对自己的真实,也是对自己的善待。 培养孩子实事求是的精神,1.家长以身作则,注意言行的影响。 2.阅读很有帮助,尤其人物传记对儿童影响很大。 没有实事求是精神的人,即使精明也目光短浅,即使努力也后继乏力,即使自大也暗中没有底气,即使想要去爱也不会好好把握。第三章第5节 比黄金还珍贵的四个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心理健康要素,犹如一座花园,里面盛开着自信,友善,诚实,理解等美丽的花草树木。它们根植的土壤,则是四个字----实事求是。这四个字贵比黄金。 实事求是的主要对立面不是虚假,是虚浮----虚荣,浮躁,以及这之下的偏执和嫉妒。看似小问题,但却相当的有破坏力。 比如望子成龙心,使家长的虚荣心,浮躁心都上涨,偏执行为出现,让孩子生活非常的痛苦。虚荣的家长累坏了自己,也坑了孩子。 人在针对自我做事时必须实事求是,做什么事情“不是为了做给人家看”。这是人对自己的真实,也是对自己的善待。 培养孩子实事求是的精神,1.家长以身作则,注意言行的影响。 2.阅读很有帮助,尤其人物传记对儿童影响很大。 没有实事求是精神的人,即使精明也目光短浅,即使努力也后继乏力,即使自大也暗中没有底气,即使想要去爱也不会好好把握。
32#
 楼主| 发表于 2018-5-10 08:25: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8-5-10 08:39 编辑

第三章第5节
       比黄金还珍贵的四个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心理健康要素,犹如一座花园,里面盛开着自信,友善,诚实,理解等美丽的花草树木。它们根植的土壤,则是四个字----实事求是。这四个字贵比黄金。
       实事求是的主要对立面不是虚假,是虚浮----虚荣,浮躁,以及这之下的偏执和嫉妒。看似小问题,但却相当的有破坏力。
       比如望子成龙心,使家长的虚荣心,浮躁心都上涨,偏执行为出现,让孩子生活非常的痛苦。虚荣的家长累坏了自己,也坑了孩子。
   
31#
 楼主| 发表于 2018-5-10 08:23: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同妈 于 2018-5-10 08:25 编辑

        后来那个孩子没有再欺负过作者女儿。 每个孩子在学校都可能遇到“坏同学”,家长如需出面,目的应该是帮孩子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而不是去报复。     
       针对不同对象有不同处理方式,但有一个底线,就是在生理及心理上都不能伤害那个“小敌手”。 要想尊重自己的孩子一样尊重那个孩子,要考虑所采用的方式对自己孩子人格行为的影响,以及他今后人际关系的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脑损伤患儿家属互助信息网 ( 津ICP备09007933号 )  

GMT+8, 2024-5-21 18:33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