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互助与希望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辽宁的脑瘫女孩仅靠一手指写就万言自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16 23:0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辽宁的脑瘫女孩仅靠一手指写就万言自传
--------------------------------------------------------------------------------
2003年12月29日 09:28  
  

“人人心中都有一棵愿望树,并会为之付出极大努力,即使那个人身体有缺陷,但他的心却是完美无缺的,哪怕要为之付出比正常人多十几倍的努力,美丽的愿望树一定会开花。”

———摘自于明的网络文学

近日,一篇网络文学《美丽的愿望树》自从在“天涯文苑”贴出后,在坊间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有关该文所引发的争论,在网络上鲜明地分为两派:有的网友留言称,该文深刻地表达了生命存在的真实意义,而且出自一位脑瘫女孩之手;有的网友则说,该文无论文笔功底还是结构手法都很普通,没有任何超凡脱俗之处。

“我就是美丽愿望树,网络文学《美丽的愿望树》的作者!”不知是出于羞涩,还是另有难言之隐,在网络另一端“沉默”很久后,“美丽愿望树”才简单地“开了口”。

于明是一位在出生时就患有脑瘫的女孩,今年22岁,她的双手仅剩左手的一根食指能够灵活运动。就是依靠这根手指,她不但创作并发表了包括《美丽的愿望树》在内的30余篇网络文学,而且历时一年多时间,近3万字的自传也于近日完成,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修改。

日前,在网友的指引下,晨报记者连夜赶赴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辽宁盘锦,与脑瘫女孩于明进行面对面的对话。

■写作环境

一分钟才打了13个字

下午不到4点钟,记者出现在盘锦市热电小区门口。此时,太阳已经落山,暮色开始笼罩这座城市。小区很大,从门口望去,整齐划一的居民楼有数十栋。

“你是记者吧?是不是想找于明?”就在记者手足无措之际,门口值班阿姨热情地招呼说。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她说这两天来的记者很多,于明苦熬了这么多年,也算有盼头啦。“这孩子不错,有毅力,整个小区都知道她。”阿姨很直爽。

于明家的屋子不算大,但收拾得很干净。家里除了父亲于开宾外,于明正在电脑前忙碌。

一米五左右的个头,单薄瘦小的身体蜷缩在折椅里,22岁的于明看上去那样弱不禁风。随着“嗒,嗒———”的击键声,她的左手半蜷曲成拳头状,仅伸出一根食指在键盘上“飞舞”,一旁的右手软弱无力地垂着。

看到记者进屋,于明立即从椅子上小心下来,两个脚尖“点”地,“滑”行着走来,整个身子不停地前后左右摇晃。她的脸部瘦长得有点变形,嘴里含糊不清地说着什么,舌头总是“堵”在嘴边。父亲解释道,于明在向你问好。

简短的寒暄过后,于明打开了自己的电脑。食指按着鼠标,在经过4次尝试后,她终于双击打开文档窗口。记者粗略统计一下,在一分钟时间里,于明仅靠这根手指,完整地输入了13个汉字。她说,这几乎是她的最快速度了,一般一篇七八百字的文章,她至少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

就是依靠这样的速度,在3年左右的时间里,于明大约完成了近4万字的写作。

■生存状态

喝水要用塑料吸管

“对于我来说,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满挑战。”女孩的话语不多,但眼神很坚定。当时,记者未能真正领会其含义,只能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北方的冬天白天时间很短,在天色快黑下来时,于明的母亲回到了家中。热情的于明母亲边招呼记者边准备了可口的饭菜。于明有自己的“专用”大碗,里面早已盛好饭菜。她用灵活的食指配合一旁无力蜷缩着的拇指夹住勺子,头靠在大碗边,缓缓地将一勺饭送往嘴边。她的手腕不停地颤抖,勺子老是不能准确送到嘴边,多次努力终于吃到了饭,但洒在桌子上的米粒更多。吃一顿饭,于明花了一个多小时。于明的母亲说,于明每次吃饭基本都是如此。

由于无法使用杯子,从很小开始,于明喝水只能用塑料吸管。大概因为喝得急了一点,于明当即呛得剧烈咳嗽起来。于明的母亲说,小时喂牛奶,于明不知道往下咽,结果喝一口呛出半口,每次喂完牛奶,胸前的围巾总能湿得拧出牛奶来。一直到后来,于明由于舌头活动困难,还是不能大口地喝水,只能通过塑料吸管一点一点“吸”。记者发现,桌上十多厘米长的塑料管有一大捆。

据于明的母亲介绍,于明一般能自己穿好衣服,但系扣子很困难,至于系鞋带根本无法完成,这都需要别人帮助。不过,所幸她自己还能应付大小便。如果想到楼下散步,一般都要家人搀扶陪伴。

于明的邻居说,夏天行动轻便时,于明经常到小区门口拿报纸看,但冬天很少出门。

■自学追踪

学习是从写“1”开始

“我写句话,代我向上海的朋友问好!”没等记者阻止,于明已经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白纸。

在她母亲的帮助下,于明将白纸铺在桌上,然后两指夹住圆珠笔。她的胸部紧贴在桌沿上,双眼斜视着笔尖,牙齿紧咬嘴唇。当第一笔落下时,记者能清晰听到划纸的“吱吱”声和艰难的喘气声,于明足足用了5分钟,终于写好“向上海的朋友问好,谢谢大家的关心!”的字样。

于明的母亲说,开始练习写字时,比这困难多了。7岁时的一天,于明异常兴奋地拿着一张纸冲到了母亲面前,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了阿拉伯数字“1”。她当时看着就流泪了,因为这是于明前后练习一周的结果。

后来,于明开始练习汉字,麻烦也随之而来,不能控制的口水时常将半天的心血搞得一塌糊涂。为此,于明也发脾气摔过笔,但后来还是坚持了下来。就这样,成绩不错的她上到了初二,但因为身体原因才不得不退了学。

在父母的帮助下,于明在家自学。记者在她的书架上看到,大部分书都是初中教材。现在于明不但能够写作,而且还在坚持学习英文。

■抗争命运

一手指写就万言自传

这两天,于明的心情特别好,因为她刚收到了第一张稿费单,是《战士文艺》杂志社寄来的。“钱不是很多,”于明十分平静,眼中透露出喜悦:“我用颤抖的双手,证明能与不公正的命运抗争!”

记者看到,由于长时间的敲击,电脑大多数键盘上都出现了一个“小坑”,而她的食指上也磨起厚茧,更明显的是,食指比中指明显粗大得多。

“她是一个很有毅力的女孩,虽然有父母帮助,但主要还靠自己。”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说:“小区内还有3个脑瘫孩子,结果不是死了,就是整天只顾玩耍。”

“其实,于明的文章文笔一般,结构松散。”她的母亲承认:“但最主要的是里面透露出一种真情,再说她能写作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大约从3年前开始,于明开始以“美丽愿望树”为网名,接连在网上发表了30多篇网络文学,其中包括现在引起广泛关注的《美丽的愿望树》。

近日,于明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虚构的自传小说《身残志不残》,在经过一年多写作后已经完成,目前正在修改,已经有出版商开始与她联系。

记者与于明的对话

晨报记者:除了吃饭,一天的时间如何安排?

于明:除了看看报纸、读书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写稿子,晚上还会和网友聊天!

晨报记者:如何看待退学?

于明:那也许是我心中最大的痛!本来我也有机会读大学,但现在这些都已经变得遥不可及。

晨报记者:向往校园生活吗?

于明:是的,因为那里可以学习很多知识,认识很多朋友。(眼神中充满向往)晨报记者:为何会迷恋写作呢?

于明:我自己徜徉在文学这广阔的天地中,一点也不觉得枯燥乏味,我深深地陶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能体味到写作的乐趣。

晨报记者:你打算长期写作吗?你的精神动力是什么?

于明:写作会是我一生的追求,无论成功与否我都会执着地走下去。我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唤起广大残疾朋友的自强不息,使社会各界人士对我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支持,这就是促使我写下去的精神支柱。

晨报记者:能否透露自传的大概内容?

于明: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虚构了一篇自传体的小说《身残志不残》,里面的主人公“张慧”坚强得多,她最感动我的就是为了学画圆,右手背上被圆规扎得千疮百孔,但她还是要求画出标准的圆,面对“张慧”,我总有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我总是有这样一个幻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变成“张慧”那该多好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脑损伤患儿家属互助信息网 ( 津ICP备09007933号 )  

GMT+8, 2024-5-2 08:30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