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互助与希望社区 返回首页

Love就在你身边的个人空间 http://www.help-hope.org/?990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理解认知训练具体的方法】

热度 3已有 981 次阅读2011-8-7 23:18

【画正方形】

目的:画方形和画写与方形有关的字及图画。
前题:会画圆形和十字。
方法:在画十字的基础上画出近似垂直的转变,孩子先会画L和7,把二者合拢就成正方形。会画正方形之后
就可以学写许多汉字,如口、日、白、月、中、田、回等。孩子一面模仿着写字,一面可以用画方形的办法学画画。



【自我介绍】
目的: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前提:知道自己、父母的姓名、性别等,具有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方法:
(1)大人可对孩子说:“你快要上幼儿园了,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跟你玩,还有许多玩具,你想不想去呀”?在激发孩子向往新生活的感情后说:“可你现在还不认识他们,当你见到他们时,怎么介绍你自己呀?"
(2)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父母的姓名。职业,自己喜欢吃什么,最喜欢什么玩具,最喜欢做什么游戏等,内容可酌情增减,初时大人可提醒孩子介绍的内容,熟练后可由孩子独立说出。

【猜拳游戏】
目的:学习动手灵敏和判断输赢能力。
前提:会随儿歌拍手。
方法:大人和孩子先同时按口令出包(伸开五指)、剪(伸出示食指和中指)、锤(握拳),并告诉他包能将锤裹注,锤能轧坏剪子,剪能将布包剪破,让孩子渐渐理解循环制胜的规律,然后开始试着玩。口令“1、2、3、出”时应马上出示手的正确表示,然后互相判断是谁赢了,开始孩子还不懂输赢,只要孩子能根据口令作出相应的手势即可。家庭中可以三人参加,孩子最喜欢热闹,在热闹的比试中就能很快学会。如果两个人玩也可以学习记分数,让孩子温习数字(图12-2)。


【谁和谁一样】
目的:发展观察力。
前提:能有意观察。
方法:问孩子中谁和谁一样,请指出。指导孩子去观察比较,先看蜜蜂的触角,再看眼睛和嘴巴,就很容易看出哪两只小蜜蜂里一样的了。



【每人一份】
目的:学习数数,做事有计划。
前提:学会数1一5。
方法:让孩子学摆餐具和食物。先数人数,按人数每人一个碗、一个小碟子、一个勺子和一双筷子。早餐每人一个馒头或一个鸡蛋等,餐后每人一个糖果或一个水果。孩子很高兴做这件事,他会干得很好。他能学会在厨房将要取的东西数好拿够而不必跑来跑去。如果多来一两个人,他也能将每人一份东西放好,学会做事有计划,巧安排。有时水果多1~2个,家长可建议让孩子学分份,使每人多得一点点,让孩子去想办法(图12-4)。


【数数填图】
目的:发展数概念。
前提:能口手一致点数。
方法:让孩子数一数图中物体各有多少,按物体的数量让孩子把物体旁的圆圈涂上颜色,如能书写阿拉伯数字的可写出相应的数字。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制作一些画有小圆点的卡片,然后,根据孩子的能力,取一定数量的物体,放在桌上,让孩子数数有多少,说出总数,再找出与物体相同点的卡片或数字。


【自己洗】
目的:学习自理。
前提:会自己洗脸。
方法:大人将温水倒入盆中,让孩子自己脱去鞋袜,将脚泡入盆内。让孩子用手将每个趾缝洗净,用毛巾擦干,穿上拖鞋。自己将毛巾挂好,把水倒掉,把东西收拾好(图12-6)。


【请你照我这样做】
目的:模仿做体操,全身运动锻炼,模仿语言。
前提:会走稳并能听懂口令。
方法:家长做体操,与孩子对面站立,让孩子跟随家长说“请你照我这样做”,孩子要马上回答“我就照你这样做”,然后模仿做动作。包括:(1)洗脸;(2)梳头;(3)刷牙;(4)洗澡;(5)学鸟飞;(6)大象走;(7)小兔跳;(8)马儿跑;最后跑一圈结束。

 

 
【点数说总数】
目的:发展计算能力。
前提:能手口一致点数。
方法:大人随意拿一堆扣子、珠子、围棋子等,让孩子手口一致地逐个点数,点数后大人问:这堆扣子共有几个?
让孩子回答。通过训练,让孩子点数后能很决正确地说出它们的总数。孩子能数数后说出总数,说明他初步理解最后一个物体的数名代表整个物体的总数。

【学序数】
目的:教孩子认识5以内的序数。
前提:会点数。
方法:大人拿出5个小动物玩具,先让孩子数一数有几个小动物,然后将小动物排队,刺猬排第一,小猫排第二,大象排第三,小狗排第四,小鸡排第五。大人问孩子“大象排第几?”让孩子回答,说对后大人再说,“排第四的小动物出来表演。”看孩子是否能正确地拿出来。通过上述方法使孩子掌握5以内的序数。

【这些是谁的脑袋】
目的: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上比较能力和推理能力。
前提:具有初步观察力。
方法:
(1)大人用手指着图对孩子说:“你看,这些动物的脑袋都在这儿(指看动物脑袋),你能说出这些都是谁的脑袋吗?”指导孩子先说出是什么动物的脑袋,然后说出都是哪些动物的身体。
(2)带孩子到动物园仔细观察各种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

【小动物坐汽车】
目的:培养孩子的思考力、排列顺序的能力。
前提:具有初步比较能力、记忆力。
方法:大人可以随意拿一张纸或木板或纸板代表公共汽车,拿些小动物玩具放在车上,然后对孩子说:“小动物们坐公共汽车去旅游,你看看公共汽车上有哪些动物?看清楚,记好了,他们各坐在哪个位置上?”让孩子依次说出动物的名称:如大象、小鸭、小花猫、小狗。在1分钟内,看清记好上述小靴的位置(如图1-4)。等一会儿大人再说:“现在它们要下车参观了”,把小靴从车上拿下来,然后又说:“小动物们旅游完了要回家,它们都要坐原来的座位,你能帮小动物找到座位吗?”让孩子将动物接原来的顺序排好。

【石头、剪子、布】
目的:培养孩子,懂得游戏规则。
前提:会听口令做动作。
方法:
(1)孩子在3岁前就会学着玩“石头、剪子、布”,但不懂得输赢,逐渐地孩子懂得了输赢,大人可以在玩游戏前先让孩子重复说一遍游戏规则,“石头”砸“剪子”,“剪子”剪“布”,
“布”包“石头”,3次中赢两次为合格。
(2)大人在两个小朋友抢玩具时,可用这游戏让孩子决定谁先玩,解决孩子的矛盾。
(3)孩子玩游戏时可用此法决定优先权。

【哪两个娃娃的衣服完全一样】
目的:培养孩子观察、比较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前提:具有初步观察、比较能力。
方法:家长指着图1~5中左上角框里的娃娃说:“你知道这个娃娃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吗?”让孩子说出衣服上有圆点,是短裙。让孩子说出图中哪个娃娃穿的衣服和框里的娃娃一样。如果孩子指着有圆点但穿长裙的娃娃说一样,家长可提醒孩子仔细看看裙子的式样,同样方法,直至孩子找到完全相同的裙子为止。家长在指导孩子看画书时,也应随时提醒孩子,各人物的服装和动作形态上的差异)


【 认读数字】
目的:学习认读 10 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前提:对文学感兴趣。
方法:运用喜欢形象直观的实物。分析字形和用形象的语言,帮助孩子记忆。
如教孩子认识和书写数字时可边唱下列儿歌边在数字旁边摆出或画出相应的物体和图形。

  1 象粉笔细长条;2 象小鸭呷呷叫;
  3 象耳朵听声响;4 象小旗空中飘;
  5 象小钩钩鱼去;6 象豆芽咧嘴笑;
  7 象小镰割小草;8 象麻花两个圈;
  9 象饭勺吃饭好;O 象鸡蛋做蛋糕。


【区分动植物】
前提:具有初步分类能力。
目的:丰富孩子知识,培养孩子思考能力。
方法:
(1)在日常生活中,大人可以随时教给孩子关于动植物的知识,教孩子认识动植物,培养孩子对自然界的感情。
(2)大人请孩子仔细观察,找出图中的动物、植物。
(3)让孩子说说他还知道哪些动物、植物。

【他们在做什么】
目的:培养孩子辨别相互关系的能力。
前提:具有初步辨别和推理能力。
方法:
(1)大人依次问孩子:“小朋友在干什么?”,“小猫在干什么?”让孩子留意到图中上排和下排的动作有哪些类似之处?
(2)和孩子讨论人和动物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如人吃饭是用筷子和匙子吃的,睡觉是在床上睡的,跑是用两条腿跑的,挖土会使用工具。猫吃饭、挖土不用工具,躺在地上睡觉,用四条腿跑。

【 辨左右】
目的:锻炼孩子的空间知觉。
前提:基本能分清左右。
方法:
(1)一家人在休息、游戏时都可以玩。如一家三口并排站(坐)着,爸爸说:“爸爸的左边是妈妈,妈妈的左边是谁呢?”“爸爸在妈妈的什么位置。宝宝在妈妈的什么位置”等等,让孩子在真实生活中建立左右概念。
(2)让孩子用玩具辨左右,如将两个玩具娃娃面对孩子,让他说出它们的相互位置,这是以孩子的身外之物为参照物辨左右。
(3)孩子读图画书时也可以用书中内让孩子辨左右,书中物品是平面的,孩子必须想象它们在现实中的样子才能辨出左右。

【拼娃娃头】
目的: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推理能力。
前提:具有一定观察力,熟悉身体各部位。
方法:
(1)大人事先准备好两个一样的娃娃头像,其中一个头像剪成大小不一的5~6块,注意剪画时要保持重要内容,使每一块都有明显标志。
(2)出示完整图像,让孩子看清头发、眼睛、鼻子等,然后移开。
(3)请孩子将剪碎的头像拼成和原来一样的图案。
(4)旧挂历上有的较大、特征较明显的图也可作这种游戏。3 岁内的经过拼图训练的孩子能拼 20~30 块的大型图块,如孩子在此年龄1分钟内能拼6块图为合格。

【看图识字】
目的:培养孩子对文字的兴趣。
前提:对文字有一定的兴趣。
方法:选择一些日常生活孩子最喜欢的事物的图片,根据图片内容做成字卡。教孩子先认识图片,然后教孩子认与图片相同内容的字卡,反复轮流进行图片及其字卡的认读,直到孩子学会再换新的字。教孩子学识字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兴趣,孩子不想学时就不能再教,孩子想学的时候再进行;识字前要告诉孩子开始认字了,开始学习了。使孩子逐渐树立学习的观念。教孩子学习识字最好固定一个人,每天在同一时间进行。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地方,最好有一个固定的座位,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坐下,注意力集中。这样逐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间根据孩子年龄。注意力和兴趣不同而具体确定。一般 3~4 岁的孩子能集中作业 15~20 分钟,有兴趣的能达 25分钟,看画书能集中 8~10 分钟。每个家长应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安排学习时间。
教此年龄的孩子学识字重点是培养兴趣,而不在于识了多少字。不能因要达某种要求而扼杀了孩子的积极性,忽略了孩子其它方面如口语、运动、认识、社交、自理能力的发展。尽管学习时要孩子相对安静和固定时间,但仍应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为主,游戏还是此年龄阶段中主要的活动。

【 按数取物】
目的:正确理解数与物的对应关系。
前提:会认 1~10 阿拉伯数字。
方法:大人先在小动物玩具或娃娃身上,各贴一个数字,并拿取一些花生,告诉孩子:“我们来做发花生的游戏,几号小动物来到你面前,你就给它几颗花生,”然后拿一个动物玩具放在孩子面前,让孩子读出小动物身上的数字,并数出相应的花生放在小动物旁。也可直接出示一张扑克牌或一张数字卡片让孩子读出数字,再拿取相应的实物。

【食物有哪几类】
目的:了解食物的分类。
前提:认识多种食物。
方法:让孩子看图3-1,问它们都是什么东西,他们叫什么名字,他们能分成几大类。如果孩子回答它们都是吃的,应告诉他,这些都是食物,食物可分成六大类,有蔬菜、水果、粮食、肉蛋、豆及豆制品、奶类。让孩子掌握食物这个词和了解食物的分类。

【拼图案找形块】
目的:培养孩子的推理、组合能力。
前提:具有初步观察力判断力,认识基本几何图形。
方法:大人可拼成一定图案,让孩子数数每个图案是由几个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组成,并找出同样的形块,拼成同样的图案,促进孩子对图形的认识,增加对建构的兴趣。

【复述句子】
目的:训练孩子短时记忆。
前提:孩子能说出连贯的语言。
方法:3~4 岁的孩子能复述 10 个字的
语句。 3 岁的孩子爱听故事,在给孩子
讲故事时,大人可有意识地让孩子复述故事中关键性的和精采的句子,也可从儿歌、散文中挑选一些文字优美的句子。也可复述一些日常用语,如“今天佳美要上幼儿园”;“妈妈到商店买衣服裤子”。“美丽的太阳照耀祖国大地”,“鲜花盛开的田野中,小鸟在歌唱”,等等。开始只让孩子将大人刚说过的那句话复述一遍,逐渐可以复述2~4  句,在孩子熟悉内容后就会复述小故事。

【哪些方法可过河】
目的:丰富孩子知识,培养孩子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
前提:孩子具有初步观察力、推理力。
方法:大人问孩子:“如果你去姥姥家,遇上一条河你有哪些办法过河?如果没有桥和船哪些东西可帮助你过河?”让孩子把想到的方法都说出来,如果有的办法没有想到家长可启发,一般说得越多,方法越少见,说明孩子的想象力越丰富,知识面越广。
  
想想看,兔哥哥过河来玩,兔哥哥能用几种方法过河。
兔哥哥可以坐船,可以用救生圈、用木头过河,启发孩子思维。

【走迷宫】
目的:培养孩子的预测和思考能力。
前提:孩子具有一定观察力、判断力。
方法:大人问孩子:“现在小白兔要到小山羊家里作客,应该往哪里走才能避开大灰狼呢(图3-4)?”先可拿着孩子的手指指出路线,可让孩子多尝试几次,找出最佳途径。确定后用笔画出路线图。家长可选择类似的迷宫图让孩子经常练习。


【点和线】
目的:认识点和线的关系。
前提:会画点和线。
方法:
(1)先让孩子用笔在纸上画无数个点。
(2)再教孩子画线。家长用笔点两点,然后把两点连结起来就是一条线,让孩子随意连接两个点画出线来。
(3)再教孩子线是由点组成的。告诉孩子一个点接一个点画无数个,就画成了一条线或在一条线上可用笔点出无数个点来。
(4)让孩子用点和线构图。

【感知空气的存在】
目的:让孩子了解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
前提:有相应的生活知识。
方法:
(1)拿一个张开口的塑料袋往身边一挥,将空气装进口袋,扎紧袋口,让孩子按一按塑料袋,问他:“口袋里有东西吗?你知道是什么东西吗?”(有空气),把袋口对着孩子的小脸蛋挤出空气,问孩子有什么感觉(像风吹脸),让孩子看看空气有无颜色(无色),闻一闻有无气味(无味)。
(2)把装满空气的口袋放在水中,在塑料袋口扎一个小空,让孩子看看水中出现了什么?有什么东西从水中跑出来了?(水中冒泡,空气跑出来了)。
(3)用吸管对着水里吹气,看看有什么变化?(水中鼓泡泡)。告诉孩子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无色无味,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通过很多现象,我们能观察到它的存在。


【有几只小鸟】
目的:培养空间知觉、空间想象能力。
前提:具有 1~8 的数数能力,有一定空间想象力。
方法:指着图4一1问孩子:“你仔细数数,这儿一共有几只小鸟?”在孩子回答后,让他仔细观察,看看有几只小鸟在笼子里,几只在笼子外。为发展孩子立体感,可以找类似的图画,让孩子观察。

【学排序】
目的:培养孩子按顺序排列物品的能力。
前提:会数数到 5 。
方法:
(1)准备四个从大到小的杯子。
将四个杯子随意放在桌上,问孩子:“你知道哪个杯子最大吗?”在孩子找出后,再问:“哪个杯子第二大?”;“哪个杯子第三大?”;“哪个杯子最小?”将杯子按大小顺序排列(图4-2)。
(2)取大小不同的皮球,让孩子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序。
(3)取长短不同的小棍,让孩子从长至短或从短至长排序。
(4)取不同厚度的书让孩子从厚到薄;从薄到厚排序。
(5)让孩子比一比家人的高矮,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排(序)队。排序后并让孩子说出哪个是第一,哪个是第二,

【涂画】
目的:提高绘画能力。
前提:开始能用画表现事物。
方法:
(1)让孩子用彩笔直接涂染出一个形象,如图,让孩子涂一个太阳。月亮、云彩、海洋、草地等。
(2)指导孩子涂画时要注意孩子涂的形象是否相象,如果形象不相象,要指导孩子多比较观察事物的特征,抓住事物的特点。
(3)指导孩子涂画时注意用颜色要准确,有的孩子把太阳涂成绿色,把月亮涂成黑色,家长不要因此批评孩子,要询问孩子的意图,如孩子有合理的解释说明用色有新意,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家长应给予表扬,如果、是经验不足,家长应加以纠正和多引导孩子观察。

【卖柿子】
目的:训练孩子正确发平、翘舌音,发准柿、涩、买、卖等字音。
前提:先学会儿歌:“柿子红,柿子黄,柿子柿子甜如糖。”
方法:家长可以先做卖柿子的人,并边走边说:“柿子红,柿子黄,柿子柿子甜如糖,卖柿子罗!”卖柿子的人走到孩子面前问:“你要买柿子吗?”孩子就要反问:“你的柿子涩不涩?”卖柿人应答:“不涩,不涩,你要买几个?”孩子说出自己要买的数(10个以内的数),卖柿人就按数卖给他。然后两人可以交换位置,游戏重新开始。
当孩子某个音发不准时,可采用此方法,把此音编成儿歌,训练孩子正确发音。

【哪一个动作先发生】
目的:培养思考先后顺序的能力。
前提:具有一定辨别、思考能力。
方法:
(1)让孩子看图,然后问孩子:“你看他们在做什么呀?”让孩子发现图中的不同处。然后让孩子想一想,这两神情形应该哪一个先,哪一个后。并将先发生的动作涂上红色,后发生的涂上黄色。
(2)家长也可把具有连贯动作画面的图片剪下或打乱,让孩子排序(按动作的先后顺序)。

【找相同的手套】
目的:培养孩子观察的能力。
前提:孩子具有初步辨别力、观察力。
方法:大人指着图问孩子:“妹妹手里拿着一只手套,还有一只手套丢了,你能帮她找出来吗?”
应教给孩子观察步骤,即先看看妹妹手里那只手套的花纹、颜色、式样,再从图中的一堆手套中去寻找一模一样的手套。

家长也可采取上述方法,让孩子找某一指定的物体。如在一堆扣子中找一个与妈妈手中相同的扣子等,随时训练孩子观察细微差别的能力。

【学画基本线条】
目的:掌握基本线条。
前提:有较好的手协调运动能力。
方法:
(1)让孩子随意画一些线条,然后告诉孩子哪些是直线,哪些是曲线。教孩子用尺子画直线,拿一把尺子让孩子一手把尺子压在纸上,另一只手用笔沿着尺子画直线。
(2)家长画出一些直线。曲线让孩子按线画线,训练手眼协调控制能力。
(3)让孩子看一看家中有哪些东西是由直线组成的,哪些东西既有直线,又有曲线。

【拍手操】
目的:在拍手游戏中帮助孩子逐步建立大小、长短、上下、前后、左右等概念并加以巩固,锻炼孩子反应灵敏度。
前提:空间知觉有一定发展。
方法:大人和孩子面对面站着,家长示范边说边做动作,让孩子跟着模仿。
上上(抬头,两手举起在头顶上方,拍手二下);
下下(弯腰,两手在身体下方,拍手二下);
前前(站直,两手在身体前方,拍手二下);
后后(弯腰,两手伸到身后,拍手二下);
左左(站直,两手放在身体左边,拍手二下);
右右(站直,两手放在身体右边,拍手二下);
长长(站直,两手分开拉长线的样子);
短短(站直,两手合拢作拉短线状);
大大(站直,两手在前做抱大皮球的动作);
小小(站直,两手在前做抱小皮球的动作);
骨碌骨碌一个(两臂在胸前绕圈,两手握拳作纺线状,然后再伸出右手食指)。
骨碌骨碌二个(继续作纺线动作,伸出左手食指和中指)。
骨碌骨碌三个(继续作纺线动作,伸出两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
拍拍手儿乐哈哈(拍手二下作石头、剪刀、布的动作猜胜负)。
这个游戏在孩子玩熟后可说快一点,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也可配合音乐和跳跃动作增加娱乐性和运动量,可锻冻身体和促进动作协调性。




【小白兔找妈妈】
目的:培养比较数字大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前提:具备1~10数数能力。
方法:大人对孩子说:“小白兔要去找妈妈,它必须走有 3棵小白菜的路线,走错了就会被大灰狼吃掉,现在你先数一数每一堆小白菜有几棵?”让孩子标出哪一堆是 3棵,并用笔画出小白兔行走的路线(图5-1)。


【数字圆点拼图】
目的:促进对 10 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其意义的理解。
前提:基本认识 10 以内的数字。
方法:大人拿一些纸将它们剪成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图形,将这些图形每一张剪成两部分,然后把图的右或左边标上数字,另一边画上与数字相等的圆点数。
把所有图形混合在一起,让孩子找出圆点与数字相同的图形拼成原来的图形。开始可剪得较规则,以后可剪成不规则的左右两个或多个部分。


【宝宝吃小的】
目的: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
前提:具有一定想象力,情感及社会行为有一定发展。
方法:大人可以利用 3岁孩子爱给大人干活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让他帮助分餐具,分水果,做力所能及的事,将好处自觉让给别人。比如将洗好的苹果让孩子分给大家,并事先告诉他:“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应该把最大的给他们。”“爸爸每天上班很辛苦,最大的苹果应该给爸爸
吃。”假如宝宝坚持将大的留给自己,大人可以说:“你这样做不是好孩子,我们都不喜欢这样的孩子。”大人还可以为孩子编一个故事,让孩子续编。“从前有个好宝宝,他经常为别人做好事,他会帮助阿姨哄小弟弟,还会给老爷爷讲故事。有一天,妈妈给宝宝两个苹果,让宝宝自己吃一个,给奶奶吃一个,你能猜出宝宝是怎样分苹果的吗?大苹果究竟给谁吃了呢?”让孩子在讲故事、听故事中受教育。
注意,家长应把分配的苹果真吃掉,否则将影响教育的效果。

【看图说故事回答问题】
目的:发展孩子想象力。
前提:具有初步理解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
方法:
  (1)找一些幼儿读物中故事情节简单,画面形象生动的图书,给孩子看。
  (2)引导孩子自己看图讲故事。家长可用“这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怎么样?”“最后呢?”等话语来引导孩子,让孩子尽量多说一点,如果孩子说的跟书上写的不符也没关系,不要强求一致。
  (3)一个故事可以让孩子讲几遍,从中可以教孩子一些表达词汇。

【时间概念】
目的:了解时间。
前提:知道白天、晚上。
方法:每天起床时,告诉孩子天亮了,太阳刚刚出来,公鸡在叫,这是早晨。吃完早饭到吃中饭前这段时间是上午,中饭后是中午,该睡午觉了。午觉起来到吃晚饭这段时间是下午,吃完晚饭天还没有黑,太阳刚下山,这时叫傍晚。天逐渐黑了,宝宝该洗澡睡觉了,就进入了晚上。
每天根据活动时间给孩子讲解,让孩子了解时间的概念。

【直线构图】
目的:学用直线构图。
前提:会画直线。
方法:大人可给孩子画竖线让孩子添一条条横线变成人行道,梯子,还可用此法画梳子、门帘、小房子、电视机、鸟笼、窗户、雨、小草等等。教孩子掌握一些简单的构图方法(图5-3)。


【哪支冰棒先融】
目的:了解热的传导。
前提:了解融化、热、冷的意义。
方法:把一支冰棒放在盘子里,另一支用棉花包起来放在同一盘子里,当盘子里的冰棒开始融化时,看看棉花包起来的冰棒融化了没有?棉花包的冰棒后融化,为什么?
答案:固为棉花把外界的热空气隔开,所以冰棒就融化慢了。
想一想:
(1)冬天为什么穿棉衣?(把外面的冷空气隔开)
(2)妈妈没回家吃饭,你吃完了,怎样让妈妈的饭不很快冷下来;(放进盖好盖子的装有饭菜的锅或盆,并用棉袄或棉被包好)。


【 对应比较】
目的:学习对物体的数量进行比较。
前提:能数数。
方法:
(1)重叠比较:拿 4个口杯,拿 5把匙子,先让孩子数一数,口杯、匙子各多少个,再告诉孩子说“现在,我们来比比谁多,谁少,多几个?”让孩子在每个口杯里放把匙子,然后让孩子说出匙子比口杯多,多 1个。家长说出 5比 4多 1个。
(2)并放比较法:如比较小动物玩具多还是苹果多,先把小动物玩具排成一行,然后每个小动物玩具下放一个苹果,一个对一个地上下并放对齐,就容易看出谁多谁少,多几个。
  
孩子开始是采用对应的方法去学习比较数的多少的,家长采用上述方法,使孩子直观看到了两组物体中,哪组多,哪组少,多多少,有利于孩子对集合的认识,对数目大小的理解,并有助于培养孩子理解对应的概念。

【学画圆】
目的:了解圆的基本知识。
前提:认识圆。
方法:
(1)家长让孩子说一说哪些东西是圆形的。
(2)让孩子随意画出一个圆。
(3)在纸上压一个盘子和瓶盖,再用铅笔沿着周边画一圈。
(4)教孩子用圆规画圆,把圆规带针的一条腿扎在纸上,移动另一条带铅芯的腿画圆。
(5)告诉孩子圆规画出的线叫圆周,圆中心的那一点叫圆心。把圆规的腿靠拢一些画出的圆就小一些,腿撑开一些画的圆就大一些,圆心到圆周的距离叫半径。
(6)让孩子学用圆构图。

【动物爱吃什么】
目的:了解动物的习性和按习性分类。
前提:认识常见的动物。
方法:让孩子看着一些动物图问“哪些动物只吃草树叶等植物?哪些动物只吃肉?哪些动物又吃草又吃肉?”然后告诉孩子:“吃草、树叶或其它植物的动物叫草食动物,吃肉及其它动物的动物叫肉食动物,既吃动物又吃植物的动物叫杂食动物。”让孩子再说一说三类动物各还有哪些。

【学说地名】
目的:发展音语能力和增加地理知识。
前提:能跟说。
方法:看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时,让孩子跟着主持人说全国各地的地名。
看地图教孩子说各国、各城市的名称。
男孩子爱做开车游戏,给他一个圆纸盘或篮子代表方向盘。妈妈说:“我们要到上海去,请开车。”让孩子当司机。可不断变换说出各地的名称。

【不同的季节】
目的: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
前提:知道夏天、冬天。
方法:让孩子观察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有什么特点,让孩子说出春天天气逐渐变暖了,小鸟又飞来了,鲜花开放了,小草小树发芽了;夏天天气热,人们都穿上了短袖、背心,喜欢去河里游泳,大家都爱吃冷饮;秋天天气逐渐变凉了,人们穿上了较厚的衣服,很多水果都上市了,树叶开始变黄并从树上掉落下来;冬天天气冷了,人们都穿上棉衣,戴上了手套、帽子,天开始下雪,可以滑冰和堆雪人了,有的家里来了暖气,有的烧起炉子等等。
通过观察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使孩子分清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今天我们做了什么】
目的: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前提:具有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
方法:孩子从幼儿园回家时,家长可以问孩子:“你今天做了什么?老师讲了什么?做了什么游戏?吃的什么饭?学了什么新本领等等?”
吃饭前后,一家人可以相互交流这一天做了什么,睡觉前,家长可以问孩子家里别的人一天都做了什么。以训练孩子记忆力。

【种植物】
目的:丰富生活知识,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前提:具有一些自然知识。
方法:春暖花开的季节,准备一个中型花盆,最好是房前屋后有一块土地,与孩子一起种上一些植物种子,让孩子定期给它们浇水、施肥,观察植物成长的变化,在孩子的照料下,植物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使孩子了解成长的意义和过程。这种成就感有助于培养自信心。同样,一年四季都可以种些生长期短的植物,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更可陶冶孩子热爱自然的情操。

【奇妙的照像术】
目的:进一步加强孩子对定向方位的认知。
前提:对方位有初步的认知。
方法:
(1)先告诉孩子简单的照像方法,再告诉孩子奇妙的照像术能使你成为一个托起高楼的大力士。把照像机放在离孩子准备“托起”的高楼正面很远处,让孩子站在离照像机很近的前方,让孩子伸出手掌,在照像机的镜中,高楼的基部正好落在孩子的手掌上,成像后,孩子就成了托起高
楼的大力士。让孩子自己照一张来试试。
(2)电影里的小矮人是怎么拍成的;让扮小矮人的小朋友站在照像机的远处,孩子伸出手臂,从镜头中看小朋友好像站在孩子手上时成像,小矮人就拍出来了(图6-5)。


 


【谁多谁少】
目的:正确判断物品的数量。
前提:掌握10以内数字。
方法:
(1)把同样数目的、不同大小的物体,在桌上摆成不同形状,问孩子哪个多?然后让孩子分别数数,报出总数。如把大小苹果摆成一定的形状(图7),问孩子大苹果多还是小苹果多,还是一样多。
(2)让孩子数出 6个核桃,在桌上摆成图形状,问孩子那堆核桃多?哪堆少,还是一样多。
孩子开始学数时往往受物品的大小和定向排列的疏密及形式的影响,不能正确判断物品的数量,通过上述训练可使孩子在判断物品数量时,排除物品大小和空间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出物品的数量。


【照顾小弟弟】
目的:培养孩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前提:具有一定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方法:
(1)利用孩子现有的玩具,如娃娃、餐具、医疗器械等,给孩子创造一个小家的环境。
(2)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出一些主意,如:“现在你是这个家的主人,小弟弟(布娃娃)来家里作客,你怎么招待他呀?”(分给他食品)或者是“小弟弟今天发烧,不舒服了,你应该怎么办呢?”(带他去医院)“小弟弟跟你一起玩玩具,你应该怎么办呢?”(谦让)等等,长此以往,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 踩一踩】
目的:发展触觉能力和语言能力。
前提:有正常的触觉。
方法:让孩子光青脚在皮革沙发、毛地毯、木地板、水泥块、沙地、草地。大理石等不同质地的地面走走,让孩子感受他们有什么不同;用语言去描述感觉,使用温的、热的、冷的、软、硬、光滑、粗糙、平坦等词。通过几次训练,让孩子有初步的感觉体验后,可让孩子闭上眼睛说出地面所踩的物体的材料。

【复述故事】
目的:培养孩子有意记忆能力。
前提:孩子能讲完整的语句。
方法:
(1) 3岁的孩子爱听故事,家长可用一些较短的故事来让孩子复述。一个短故事家长讲三四遍后,孩子就能记住了,下一次孩子如果再缠着成人要听故事,家长就可以说:“前几天妈妈给宝宝讲的故事《龟兔赛跑》你还记得吗?今天你讲给妈妈听听好吗?”孩子讲故事时家长要注意听,并且看着孩子,孩子讲完故事应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讲得很好,讲故事积极性就高。
(2)平时家长可给孩子以复述的机会,如周末外出购物,家长可以在家里列购物单,边列边告诉孩子要买些什么东西,到商店时问他购物单的内容。
(3)复述的前提是:听时集中注意力,为了吸引孩子注意力,成人的表达方式就显得较为重要。成人讲故事时应语言形象生动,并不时配合动作。

【曲线、塞线】
目的:了解几何基本知识。
前提:有一定认知能力。
方法:
(1)家长拿一个绳子,让孩子抓紧绳子的一头,把绳子拽紧,然后告诉孩子看一看这就是直线,把绳子抛在地上,绳子弯曲在地上,告诉孩子这就是曲线,站在高处让孩子把绳子垂直往下放着,告诉孩子这就变成了垂直线(图7-2)。垂线是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垂直的直线。
(2)让孩子看一看周围哪些是垂直线?
(3)如何检查是不是垂直的。让孩子在绳子上挂上重物,那么绳子就会垂直于地面,带重物的绳子可用来检测物体是否垂直,让孩子用带重物的绳子去检测一下桌子腿、厨柜门、房门是不是垂直的。如果桌子腿不是垂直地面的,带重物的绳子就不会贴着桌子腿。
(4)回答问题。如果建筑队不垂直地砌墙会怎么样?(墙易倒塌)

【我不怕】
目的:帮助孩子克服恐惧,鼓励他独立地应付恐惧,用积极的态度抵制恐惧,而不是退缩。
前提:对一些自然现象有初步了解。
方法:
晚上将灯关上,让孩子处于黑暗之中,在黑夜中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捉迷藏,还可以带着孩子去散步,仰望北斗星辰,使孩子产生遐想。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逐渐就克服了对黑夜的恐惧。
孩子害怕雷雨交加的天气时,也应向他介绍科学知识,告诉他这没有什么可怕的,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当然也应告诉他不要站在电线旁、高楼和树底下。
严重的恐惧会使孩子形成胆小、怯儒的性格,也会使感知狭窄。所以家长不要吓唬孩子,也不要将自己的胆怯感染给孩子。

【做动作学认字】
目的:培养孩子识字的兴趣。
前提:对文字有一定兴趣。
方法:3~4岁孩子已经学会了许多动作,家长和孩子可以边做动作边学识字。
(1)孩子作出一个动作,家长拿出一个与动作相同的字或词,如跑步、坐下、拿东西、拥抱、吃饭、张嘴、刷牙等等,让孩子学习。
(2)当孩子学会了与动作相同的字后,让家长可作动作,让孩子找出表示此动作的词,或者家长出示一个词让孩子做动作,做对了表扬,做错了纠正,有时家长对孩子掌握的字故意做错动作,让孩子指出和纠正,增添游戏的兴趣。让孩子在游戏中掌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这是本年龄段学习的主要方法。


【什么是角】
目的:了解角的形成。
前提:认识三角形。
方法:家长先画一个角,告诉孩子这就是一个角。每个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让孩子随意画几个角。
拿一张纸让孩子数一数它有几个角,它的角的特点是边相互垂直,这种角叫直角,教孩子用直角三角尺画一些直角,看一看哪些东西是直角。
把纸上的直角剪掉一点,它就比直角小了,这种角叫锐角,把直角加大一点,它就比直角大了,这就叫钝角。
做一做:给孩子三根铁丝让孩子弯曲成锐角、直角、钝角。
让孩子用三角尺,量一量图8-1中哪些是锐角、钝角和直角。

数一数图(8-2)有几个角,请涂上不同颜色。

【 按数连图】
目的:培养孩子的注意能力,学认 1~50的数字。
前提:会握笔划线。
方法:让孩子按数字顺序画连线,看看画好的是什么。家长选用一些轮廓突出笔划简洁的画,把他们的轮廓用点描在另一张白纸上,并按序标上数目,让孩子按数字顺序画连线,画好后让孩子看看它象什么。


【他们是什么做的】
目的:认识物体质地。
前提:有一定的生活知识。
方法:让孩子看看日常家庭用具、电器、家具,然后问孩子:
(1)哪些是玻璃制成的;
(2)哪些是用塑料制成的;
(3)哪些是布做的;
(4)哪些是木制的;
(5)哪些是钢铁做的;

【哪些动物会游泳】
目的:培养孩子思维能力、动作能力。
前提:熟悉动物习性。
方法:家长说:“河岸上有许多小动物,有的会游泳,是来参加游泳比赛的,有些不会游泳,是来当啦啦队的。你来看看,哪些是会游泳的动物?”

【找相同的树叶】
目的:发展观察力,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前提: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能力。
方法:
(1)让孩子仔细观察下列树叶的形状,问孩子图8-6中的树叶那两片相同。
(2)带孩子去野外捡些树叶,比较不同树叶的形状,颜色,大小有什么不同。

【手指游戏】
目的:训练孩子口手一致的协调能力。
前提:孩子先学会说儿歌《十个小朋友》。
方法:
十个小朋友,(伸开十指,一次掌心向里按,一次向外)
你有,我有,大家都有;(指指面前,再指自己胸口)
十个小朋友,(同第一句)
五个在左,五个在右;(先伸出左手五指,再伸出右手五指)
十个小朋友,(同第一句)
只会做事,不会开口。(举右拳捶左拳上,左拳捶右拳上,然后摇手)
最好能配上合适的乐曲,让孩子按节奏做动作。

【比较轻重】
目的:培养比较轻重能力。
前提:具有一定日常生活经验,会比较轻重。
方法:
(1)给孩子做一个简易的秤,用一根木棍,两边各系一根绳子挂上两个小篮作为秤盘,中间系一根绳子为提绳,先根据两篮的轻重移动拉绳位置,或在轻篮中加些纸使秤平衡,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的秤。然后将苹果、梨等物品分别放在两篮中,比较谁轻谁重。让孩子明白重的一头将往下落,轻的一头将往上翘,一样重时两边一样高
(2)家长:“你看,小熊猫、小山羊、小狗正在玩跷跷板,你能看看它们谁轻谁重吗?”让孩子逐个指出动物的轻重,如果孩子已能准确比较轻重,可以让其将两幅图连起来比较。

 

 


【 学习数的形成】
目的:认识5以内数的形成。
前提:会点数说出总数。
方法:家长拿一个红苹果,一个青苹果,然后问孩子“一个红苹果加一个青苹果有几个苹果?”让孩子数一数;然后再问“2 个苹果中有几个红苹果?几个青苹果?”让孩子说出 2个苹果中有一个红的苹果,一个青苹果,进而家长告诉孩子,
  2中有两个 1。再加一个黄苹果就可按上法学习 3的形成。逐渐让孩子了解 3中有 3个 1,4中有 4个 1,5中有 5个 1。
此游戏也可换用其它实物进行,让孩子认识数的形成就能比较出数的大小和给数排序,进而能进行加减法计算了。

【认识三角形】
目的:了解三角形的特点。
前提:了解角的概念。
方法:
(1)家长用粉笔,在地面上画一个三角形,然后边教孩子哼儿歌,边踩着三角形的三条边走,儿歌内容是:“走呀走,围着三角形走一走,拐个角,向前走,拐个角向前走,再拐角,向前走,一直走到大问口。”“三角形,三角形,我有三条边,我有三个角。”通过上述游戏,让孩子认识到三角形由三条边三个角组成。
(2)让孩子看看周围哪些物体是由三角形构成的。
(3)让孩子画不同的三角形。
(4)让孩子数一数图9-1有几个三角形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 墨迹作画】
目的: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前提:有一定作画基础。
方法:
(1)家长放一张纸,在纸上滴一滴红墨水,让孩子用大拇指或拳头或手心在墨水上按一下,然后根据墨迹让孩子想象像什么,说的物种越多,说明想象力越丰富。
(2)在墨迹上,让孩子添上几笔,可能画成什么,添的笔划越少,画的物体越多,说明越有想象力(图9-2)。

【小朋友抢我的玩具怎么办】
目的:培养孩子解决冲突的能力。
前提:具有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
方法:家长对孩子说:“今天我给你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朋友抢我的玩具怎么办》。小明是个好孩子,幼儿园老师经常表扬他。有一天,小明正在搭一个积木房子,突然,一个小朋友星星跑过来抢走了小明的积木屋顶,小明很生气也很着急,他该怎么办呢?你能帮助小明想想办法吗?”
家长先让孩子想想解决的办法。然后与孩子一起总结出解决办法:①咱们一起玩,两人分享。②我再找一个,这一个给星星。③告诉星星:“不能抢别人玩具,抢玩具的不是好孩子。”
家长可通过例举类似的事件,让孩子学会如何解决生活中发生的冲突,提高解决能力(图9-3)。
如问孩子:
①如有人不小心碰倒你,你怎么办?
②如有人有意碰你,你怎么办?
③如有人打你,你怎么办?

【续编故事】
目的:培养孩子互相帮助的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提:具有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
方法:
(1)家长给孩子讲故事例如《小鸡和小鸭》:小鸡和小鸭是好朋友,它们每天一起出去找东西吃,一起玩。有一天,它们走到了一条小河边小鸭子很高兴,对小鸡说:“小鸡、你在河边等我,我去给你抓泥鳅和小鱼吃。”小鸡说:“好吧。”小鸭到河里去了,小鸭一头扎进水里去抓泥鳅。小鸡见小鸭钻进水里不见了,以为小鸭子淹死了,然后小鸡怎么样了呢?它做什么来帮助小鸭呢?
鼓励孩子把故事编下去,“小鸡马上跳进河里去救小鸭,但是小鸡不会游泳,快要淹死了,这时小鸭钻出水来发现了小鸡,赶紧把小鸡救上来。”或者小鸡请乌龟或鹅来救小鸭。
(2)家长还可找类似故事让孩子续编,提高儿童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目的:初步认识声音。
前提:有正常的听力。
方法:
(1)让孩子把一把尺子的一端按在桌面上,快速拨动另一端,让孩子听听尺子发出的响声。
(2)敲鼓让孩子听鼓声。
(3)拿一根绳子用力在空中一挥,让孩子听绳子发出叭、叭的声音。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告诉孩子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用手去触发音的尺面可感到尺子的振动。绳子振动产生了声音。在鼓面上放些砂子,敲鼓时不仅听见鼓声,还可看见砂子在鼓而上振动而引起沙子跳动而产生声音。
试一试:
(1)让孩子把手放在爸爸喉的部位,当爸爸说话时,就可以感觉到喉的振动。
(2)拨一拨拉直的琴弦,你是否在听到声音时,也感觉到琴弦的振动。

【哪两样东西常一起用】
目的:培养辨别相互关系的能力。
前提:具有日常生活知识和初步推理能力。
方法:
(1)家长依次问孩子:“这是什么东西,它是做什么用的?”
(2)当孩子找到相关东西时,进一步问:“什么时候我们同时使用这两样东西?”
(3)用笔将相关图连起来。
(4)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进行此类游戏,家长说一个物品,孩子答一个相关的物品或人,如笔--纸或墨水;衣服--裤子,汽车--司机(轮胎);牙刷--牙膏等等,促进孩子的思考能力,反应能力及语言能力。

【 比赛】
目的:训练孩子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前提:知道物体近大远小的道理。
方法:家长让孩子仔细观察,两个同样长的梯子靠放在树干上,猴子和小猫在爬高,让孩子判断是谁爬得高,如果孩子回答不出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数一数梯子的格数,它们分别爬了几格。

【正方形、菱形】
目的:认识正方形和菱形。
前提:认识三角形。
方法:
(1)家长拿4根火柴在桌上摆一个正方形或拿一张手绢,然后告诉孩子这个图形叫正方形,让孩子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每条边是不是一样长?有几个角?他们的角是不是一样大?是不是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垂直?
如果孩子不能回答,家长可告诉孩子正方形由四条边组成,每条边是一样长的,四个角一样大都是直角,让孩子通过摆正方形了解正方形的特性。
(2)让孩子用硬纸板,剪四条纸条,固定四个端点做一个正方形,然后让孩子复述一下正方形的特征(四条相等边,四个相等的直角)。
把摆好的正方形两边轻轻一挤,然后让孩子看一看,“它还叫正方形吗?”告诉孩子它不再叫正方形,它叫菱形,让孩子想一想菱形有什么特点?
菱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同样长的边,而且相对的两条是平行的(所以它们又叫四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菱形两相对的角相等,四个角都不是直角。
(3)让孩子画正方形、菱形。
(4)让孩子看看和想一想哪些物品是由正方形、菱形组成的。

【分份】
目的:学分成相等的份。
前提:懂得多和少、大和小。
方法:告诉孩子现在有2个小朋友,你只有一张漂亮的纸,要把它分成同样大小、的二份,怎么分?家长可拿出一张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纸让孩子从不同角度去分,如图10-4。
当孩子学会后,再让他学分成相等的 4等份。


【学折纸】
目的: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前提:有一些简单的形状和空间方位知识。
方法:家长可结合实物采取游戏的方式教孩子学折纸。家长可边示范边讲解,使孩子能掌握要点。如将正方形对边折,就是一本书。将书打开,两边向中心相对而折,出现了一扇门,将门的上下两边相对于水平中心线向前折叠就是一床小被子。

【会变的水】
目的:了解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
前提:具有相应的生活知识。
方法:
(1)让孩子用杯子装满水放进冰箱冷冻箱里,过2~3小时后,取出杯子让孩子看一看,平常我们所见的会流动的液体状的水,降温后变成了固体的水。
(2)妈妈用小壶烧开水,水开了,水壶口旁冒出了气体,平常我们所见的液体的水加热后变成了气体的水蒸气了。
(3)让孩子拿一块玻璃板放在水蒸气上方,看一看玻璃上出现了什么?出现了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增大增密,终于变成大水滴掉了下来。水放进冰箱后又变成了冰。(注意不要烫伤冻伤)
(4)用一个杯子装满水,在水中放一根绳子和放几枝鲜花、塑料花、纸花、彩色纸屑、玻璃球、图片等,放进冰箱里(或冬天的窗外),当杯中的水冻成冰块后,取出杯子,放在室内几分钟后,用力拉绳,把冰花拿出来了、挂在室外,非常好看

1

路过

雷人

握手
1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YQ20081105 2011-8-8 22:15
很不错,学习了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脑损伤患儿家属互助信息网 ( 津ICP备09007933号 )  

GMT+8, 2024-4-25 00:41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