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互助与希望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39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 张俊芝《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前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8 10:5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
张俊芝  著


《对学习和发育障碍的探讨》本套丛书由 布恩.史德福博士.OBE主编


引  言

残疾和个人差异

    在早期时候,凡是身体有畸形的人,或是表现出怪异而无法解释的行为的人,都被认为是“恶魔附身”或因某种罪而“受到上帝惩罚”。但是即使在那个年代,也很难怀疑小孩子会犯下什么重罪,尤其是那些一生下来就有残疾的孩子。所以“教会”(当时的统治阶层)为了捍卫他们的地位和解释这一现象,就把罪过归在父母身上——主要是母亲,说这是对她所犯罪行的惩罚。她会被指控为“与魔鬼结合”,或是“巫婆”。然后与那个不幸的孩子一起被烧死。或许正因为这种说法代代相传的缘故,在西方,母亲们在得知自己的
孩子有残疾的时候,总是问“我做错了什么事?”

    即使在那个年代.也还有些明智之人,如公元五世纪的圣.奥古斯丁,就认为父母的罪不会造成孩子残疾。当然,那时圣.奥古斯丁也无法解释残疾是怎样发生的.但他坚信那决不是父母的错,更不是孩子的错。当时,一些忧心忡忡的牧师在为受困扰的父母们提建议时遇到困难,遂写信向奥古斯丁求助。他在回信中强调了他的观点,并警告世人,“打骂那些本来就因无法掌握简单道理而痛苦的孩子”不可能有助于解决问题,只会平添更多的麻烦。这在今天也是颇有道理的。因为残疾的孩子在学习上有困难而责打他们只会使事情更糟。在中世纪,所有的残疾——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都被认为是同一病症的不同表现形式。没有程度轻重的描述,更不用说分辨不同症状之间的差异了。所有问题都只能描述成某种原因不明的病症。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这一观点并未改变多少。

19世纪被称作是“科学时代的黎明”。这时,人们开始较为系统地追寻根源,于是对于残疾有了初始的分类。但古老的“有罪”之说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进一步把“罪”的类型具体地列出来了:滥用药物、酗酒、性病、甚至“邪念”和盛传的贫穷之“罪”。尽管归因不完全正确,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滥用药物确实会导致畸形;性病能传染给婴儿;贫困也会导致身心的发育不良。那时人类遗传学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所以还无法准确地解释基因的变异。19世纪初期,随着人们对造成残疾的病因、病状、行为及其未
来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入,相应地,对少数残疾采用更好的治疗方法变为可能。

    尽管如此,到了20世纪,人们对有残疾的孩子最常见的诊断还是“病因不明”。可喜的是,随着近20年的医学发展,属于这类的情况已经少多了。这要归功于人类对人体发育中大脑的功能的认识的提高、以及人类遗传学知识的扩展和理解的深入。遗憾的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未随着人们对病因的理解而以相同速度在发展。

公众的态度

公众对待残疾儿童的态度已有了一定的改善。就在不久前,一位残疾的家长还会把孩子关起来,并不是因为他不爱那个孩子,而是因为不会为社会所接受(至少家长觉得社会缺乏接受他们的准备)。同时,家长还会因为没生一个“完美的”孩子而感到内疚。他们多少会觉得是自己的过失造成的(与罪无关)。大多数人,包括朋友和邻居,都相信这一点,尽管他们没有说出口。幸运的是,这个局面已逐渐被社会的理解和接受所替代。公众观点的改变,要归功于正面的引导,还要归功于有关智力障碍的真实情况的大力宣传(这种宣传经常由家长的组织进行)。而且,现在的家长们可以同全世界理解这种障碍的专业人士进行广泛的联系。随着越来越多的知识得以普及,获得这些知识也越来越容易,这些专业人士对自己的诊断也更有信心,愿意以更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各种问题。

对病因了解得越多,人们就越容易理解:绝大多数一出世就有残疾的孩子,其致病的原因是纯粹的基因突变或其他问题,而与父母或他们的生活方式没有任何关系。但是,要社会完全地接受这一点,还要经历很长一段路。家长要从有一个终身残疾的孩子这一打击中走出来,是需要很大的支持的。在西方,例如英国,现在的平均离婚率为1比3,而残疾儿童家庭的离婚率却是这个平均数的10倍之多。这也说明,残疾儿童会给家庭带来多大的压力。

社区对已知类型的残疾儿童的态度正在不断改善。现在社区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残疾儿童及其家庭,而是要使他们生活得更有意义。

本书简单介绍一些发育方面的概念,同时也给出一些建议,让这本小册子更好地帮助那些有学习困难的儿童。例如,大部分儿童是在大人完全不干涉的情况下学会“玩耍”的;这仿佛是像幼鸟学飞那样,是童年时的印记。而残疾儿童,特别是弱智儿童,需要别人教,不仅要教怎样玩,还要教怎样看,怎样抓和怎样观察。有发育性障碍的儿童需要别人教他们怎样表现。这套小册子没有详尽地列出各种不同症状的类型,而仅仅是简单地描述症状的主要特征以及给出一些正确的、基本的治疗方法。

更进一步的,更详细的资料可以从专业书籍中获取,或通过咨询信息灵通的专业人士得知。让处于相同境况的家长互相交流,能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安慰和实际的好处。这也正是成立家长俱乐部的初衷。这套书是写给家长、教师、医务工作者和那些愿意多了解一些残疾孩子情况的人士的。

布恩。史德福教授
  总编
1998于中国广州


前言

孤独症是一种心理,社会方面广泛发育延迟和偏离的发育障碍,缺陷涉及到感知、注意、语言、认知、思维、想象、情感、社会交往的方方面面,而语言的发育迟缓和偏离是孤独症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因此就某种意义上来说,语言是孤独症儿童整个康复工程的中心环节。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展及其表现形式不仅与正常儿童有极大差别,就是与听力障碍儿童、智力障碍儿童及其他的语言障碍儿童也有很大的不一样。因此,他们的语言康复训练一方面循着正常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借鉴其他残疾儿童的语言训练方法,另一方面又要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特点,寻找有针对性的策略。多年来,我参加了孤独症儿童早期教育训练的研究工作,及亲自参与实际训练工作,从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中,我总结出三句话:第一句是要不断对他们说;第二句是从头开始,一点一点地教;第三句是开展全面训练,促进语言发展。就是说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育迟缓了,偏离了正常的发育,那么我们就重新开始,像对待一个刚出生不久,还没有咿呀学语的婴儿那样,从诱导发音并用眼睛和手指做交流工具开始,循着正常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一步一步地为孤独症儿童构建正确的语言沟通模式,达到最终能用言语或其他替代语言的手段来与人沟通。当然,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只要我们努力,总会有成果。

本书想就语言发展的基本理论做简单的介绍,对实际的操作则做较详细的指导。第一部分简单阐述语言发展的相关理论,以便在语言训练中有规可循。第二部分是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基本思路,解决对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认识问题。第三部分是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方法指导,尽可能地把具体的操作方法一一罗列,以解决在语言训练中的一个个问题。第四部分是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纲要,便于在训练中,针对儿童语言发育的现状,从中找出合适的训练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第五部分介绍了部分语言训练材料,供训练时参考。

衷心希望这本书能给教师及家长带来帮助,也真心希望我们的孤独症孩子通过训练有令人鼓舞的进步。
书后还附了一篇我发表在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动态上的文章:“孤独症儿童的沟通训练——图像交换沟通系统”。这篇文章专门介绍了如何发展没有口语的孤独症儿童的沟通能力。

这本书最初是根据2001年我在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主办的家长培训班讲课的讲稿修改,作为孤独症协会培训班的内部试用教材印了一部分。2002年,我在广州讲课时,很多家长寻找这本书,可是存书已无,立即续印又有困难。几经周折,在广东省杨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的帮助下,本书最终得以重印。所以,我要感谢扬爱家长俱乐部的创办人及终身荣誉主席布恩,史德福博士及其夫人玛莲,史德福女士,还有俱乐部行政主管冯新女士,正是他们的积极努力才使更多的孤独症儿童的家长能读到这本书。还要感谢俱乐部教育治疗师李惠谊女士和行政副主管黄丽华女士,她们对本书的修改提了很好的建议,并为出这本书付出了很多劳动。

这本小书虽然受到了家长的欢迎,但我认为书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不能满足家长和老师们的需要,尽管这次重印又作了些补充,但很多内容仍写得不够全面,当然更免不了有不恰当的地方。希望读者多提批评与建议。


张俊芝


回到本书目录:http://www.help-hope.org/thread-6236-1-1.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2#
发表于 2011-1-8 17:09:17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哪里有卖的呢?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20:52: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用脑瘫之友 于 2011-1-9 20:59 编辑

这个小册子是广东扬爱印刷的,没有书号,所以书店里应该是买不到的,还是从网上下吧。以前有网友提供过地址。

这本书有60多页,由于是用相机拍的,所以做ORC很麻烦,正确识码率不超过50%,多数内容需要人工输入,所以我只录入了第三篇,也是这本小册子中最主要的部分。其他内容以后有时间再说。
4#
发表于 2011-1-9 21:43:02 | 只看该作者
楼上朋友录入的第三篇在哪里啊?非常需要呢,感谢先。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08:19:17 | 只看该作者
其他几篇帖子就都是第三篇中的内容。
6#
匿名  发表于 2011-1-21 13:06:52
淘宝网上 扬爱有个id在卖的,你搜一下。
7#
发表于 2012-9-29 20:20:5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有心人
8#
发表于 2014-2-25 00:32:26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脑损伤患儿家属互助信息网 ( 津ICP备09007933号 )  

GMT+8, 2024-5-3 11:29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